• <label id="dn98v"><meter id="dn98v"></meter></label><label id="dn98v"><meter id="dn98v"></meter></label>
    
    
    <li id="dn98v"><meter id="dn98v"><th id="dn98v"></th></meter></li>
  • <span id="dn98v"><optgroup id="dn98v"><center id="dn98v"></center></optgroup></span>
    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交流 » 建筑論文 » 正文

    青島膠州灣隧道綜合勘察方法的應用

    發(fā)布日期:2015-06-16  瀏覽次數(shù):25533
     0.引言

    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于跨海交通需求與日俱增,與橋梁方案相比,海底隧道具備不受惡劣天氣條件(臺風、濃霧等)影響等優(yōu)點,同時由于橋梁受制于跨度、限高、場地條件限制,海底隧道越來越跨海交通首選。

    海底隧道勘察不同陸地上隧道工程,也不同于跨江河的隧道,海域勘察造價高、準確性低,使得施工風險大大增加,日本青函隧道23km的海底地段,約80%的地質(zhì)條件未能詳細的預測[1],給后續(xù)施工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包括4次海水入侵淹沒;目前我國隧道勘察勘規(guī)范實踐主要來自陸地山體隧道,如何采用有效的勘察手段查明海底隧道地質(zhì)條件,是一個新課題。

    青島膠州灣隧道是我國繼廈門翔安隧道建設成功的第二條海底隧道,勘察采用了多種勘察手段相結合的綜合勘察方法,取得良好的勘察效果,“地質(zhì)資料吻合率達88.3%”[2],“對斷裂位置及規(guī)模判斷較為準確,圍巖分級符合率達90%”[3],本文通過對青島膠州灣隧道綜合勘察方法的分析、成功經(jīng)驗的總結,對于海底隧道地質(zhì)勘探點間距做一定的探索,對于同等地質(zhì)條件下海域勘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工程概況

    青島海底隧道工程位置為膠州灣口,采用雙向雙洞六車道,中間設服務隧道,采用礦山法施工;結構采用橢圓形斷面,結構寬15.7米,高12.0米,線路間距45米,海域部分長3300米[4]。

    2.工程地質(zhì)條件

    (1)地形地貌

    隧道軸線處海面寬約3.5公里,最大水深約42米;中部主要通航區(qū),向兩側分別成兩個較陡的斜坡,斜坡間發(fā)育寬窄不一的緩坡平臺,潮間帶多為礁石。

    (2)氣象水文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qū),又瀕臨黃海,兼?zhèn)浼撅L氣候與海洋氣候特點。膠州灣海潮屬正規(guī)半日潮,平均潮汐歷時5小時39分,平均落潮歷時6小時46分,平均潮差2.78米,最大潮差4.75米。

    (3)地層巖性

    區(qū)內(nèi)第四系覆蓋基本不發(fā)育,基巖落裸露,基巖巖性復雜,種類繁多變質(zhì)巖類、火山巖類、沉積巖類及侵入巖均有,以中、微風化巖為主,強風化帶一般不超過5m。

    (4)區(qū)域地質(zhì)

    場區(qū)主要區(qū)域地質(zhì)為斷裂構造,穿越隧道的斷裂主要有5條(見圖1),其中NE向的F1、F2斷裂,NW向的斷F3、F4、F5斷裂,以F3斷裂規(guī)模最大[5]。

    圖片未命名

    (5)水文

    膠州灣海水水化學特征為:按PH值分類屬咸性水;按硬度分類屬極硬;按礦化度分類屬高礦化水(鹽水),水化學類型屬氯鈉型水。具腐蝕及強結晶分解復合類腐蝕。

    (6)地震

    青島市抗震設防烈度為Ⅵ度,設計的震動加速度值為0.05g,

    3、勘察方法

    通過詳細分析研究前期勘察成果,結合本工程的特點,本次勘察布置以鉆探為主,輔以海底地形和磁力測量、物探(多道地震)、綜合測井、抽(壓)水試驗等綜合勘探方法和手段,

    3.1 海底地形和磁力測量

    沿隧道軸線左、右各300米范圍內(nèi)進行1:2000比例的水下地形圖和磁力測量,測量范圍為1km×0.6km,對隧道海域海底地形和磁力測量進行補充完善,海底斷裂發(fā)育情況。

    3.2 物探(多道地震)

    本次勘察物探擬采用多道地震反射勘探方法,主要布置3條測線,長3km,其中1條位于服務隧道軸線上,另2條在主隧道外側10米處;同時在F3斷裂附近磁異常地段―沿兩主隧道軸線加密布置有2條測線,長約800米。

    3.3 鉆孔布置

    (1)鉆孔布置原則:

    ① 先對斷層及交叉點、地層分界線、風化深槽、物探異常點進行布置鉆孔,再對人、車行橫洞地段進行布孔,然后對隧道區(qū)間進行布孔;

    ②鉆孔在隧道兩側交叉布置,位于洞壁外10米左右, 一般地段鉆孔間距75~150米;斷層及交叉點、地層分界線、風化深槽、物探異常點鉆孔間距50~60米。

    ③隧道最凹處、推測斷裂破碎帶、物探異常地段、風化深槽部位和地質(zhì)異常部位根據(jù)實際地質(zhì)情況適當予以加密,

    (2)孔深:深孔以鉆至隧道底板設計標高下不小于5米,如遇破碎帶和風化深槽,擬適當加深,必要時予以揭穿。淺孔以進入微風化巖2米為準。

    3.4鉆孔綜合測試

    ① 縱、橫波測試

    擬采用聲波測井和橫波測井。聲波測井測試巖體的縱波速度,同時結合采集的巖樣波速測試結果,計算巖體的完整性系數(shù),評價巖體的完整性類別。橫波測井測試巖體的橫波速度,結合縱波速度和試驗資料計算巖體的動剪切摸量、動彈摸量和動泊松比。

    勘察時所有深孔均進行縱、橫波測試,縱波測點間距0.25m,橫波測點間距2m。對于位于破碎帶、風化深槽的部分淺孔擬選擇有代表性鉆孔進行全孔段縱、橫波測試。

    ② 鉆孔數(shù)字錄像

    擬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鉆孔進行鉆孔數(shù)字錄像,直觀了解海域隧道巖體的完整性和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情況;并通過分析比較數(shù)字錄像和鉆孔巖芯,進一步指導現(xiàn)場巖芯編錄,以詳細分析了解隧道巖體的完整性。本次勘察布置10個鉆孔進行數(shù)字錄像;其中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的鉆孔7個,并選擇3個不同巖性、巖體完整的鉆孔進行數(shù)字錄像。

    ③ 電測井

    井液視電阻率測井主要是結合壓水試驗查清基巖的富水性。結合鉆孔柱狀圖繪制視電阻率測井曲線,并判斷孔內(nèi)各段的富水性。

    ④ 井溫測井

    鉆孔井液溫度梯度與大小,反應了鉆孔井液與孔壁圍巖之間地下水交替的程度。根據(jù)測試資料編制各孔井溫曲線圖,并計算每孔的平均地溫梯度,以此判斷鉆孔井液與孔壁圍巖之間地下水交替的程度。

    3.5抽、壓水試驗

    抽、壓水試驗在深孔中進行,其中抽水試驗孔11個,壓水試驗孔10個,以詳細查明海底隧道巖體的水文地質(zhì)特征,重點查明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和風化槽等富水地段的滲透性,為合理分析、預測隧道涌水量取得可靠的水文參數(shù)。其中壓水試驗每孔3~4段,拱頂一定范圍(10~15米)和洞身段應進行壓水試驗。水文試驗應在主要含水孔段進行,勘察中應根據(jù)鉆孔情況,確定抽、壓水試驗的鉆孔及孔段。

    所有抽、壓水試驗鉆孔應全孔段進行井溫、電阻率和自然電位測試。

    3.6取樣

    土樣:在取樣孔中進行,其中砂類土和碎石類土采取擾動樣,粘性土采取原狀樣。取樣間隔2~2.5米;如土層厚度大于等于5米,可適當加大取樣間距;遇有土層變化,應立即取樣。

    巖樣:主要在取樣孔中進行,取樣間距2.5~3米;如巖性變化,在非取樣孔中應按要求采取巖樣。

    原狀樣和軟質(zhì)巖中的巖樣應及時蠟封,避免日曬雨淋。

    海水樣:勘察期間,在大潮的漲潮高潮、落潮低潮和一般潮位的平潮時段,分別在隧道海域左、中、右各采取1組地表水樣。

    地下水樣:在有代表性的地段,分層采取。

    3.7 室內(nèi)試驗

    一般粘性土、風化呈土狀的全強風化巖和破碎帶:應進行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孔隙比、塑限、液限、快剪、固結、無側限抗壓、滲透等試驗。

    砂類土、碎石類土、全~強風化巖體和破碎帶巖體:應進行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顆粒分析試驗。

    巖石:主要做天然、飽和單軸抗壓、抗拉、抗剪強度試驗。并按巖性測定各類巖石的礦物組成、比重、天然含水量、密度、吸水率、單軸壓縮變形及放射性指標。

    水樣:海水及抽水試驗抽取的地下水進行水質(zhì)簡分析。

    3.8 原位測試

    本次勘察主要進行標準貫入和動力觸探試驗。標準貫入試驗在粘性土、砂類土、全風化巖及呈土狀的破碎帶中進行,間距2~2.5米。動力觸探試驗在圓礫土、卵石土和風化破碎呈碎石土的風化巖中進行,試驗間距3米左右,層厚大時,適當加大試驗間距。

    4、總結

    (1)注重搜集區(qū)域資料,注重地質(zhì)調(diào)查,注重對前期資料的分析。

    本項目擬建場區(qū)存在F3斷裂,2000年業(yè)主組織有關單位對場區(qū)進行地質(zhì)物探工作,對場區(qū)斷裂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2004年組織我單位對F3斷裂進行專題勘察,對于F3斷裂的規(guī)模、位置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詳勘制定方案前,對區(qū)域資料、前期勘察資料進行分析,通過現(xiàn)場兩岸巖石露頭地質(zhì)調(diào)查與測繪,對于勘察手段的選擇、勘探點的布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綜合勘察手段的運用

    注重綜合勘察手段的應用,采用多聲道地震反射結合鉆探、縱橫波測試、鉆孔數(shù)字錄像、電測井、抽(壓)水試驗等手段,互為補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海底隧道詳勘鉆孔間距的確定

    現(xiàn)行的公路、鐵路勘察規(guī)范水下隧道的勘探點間距并未做規(guī)定,城市軌道交通勘察規(guī)范對于地下區(qū)間的勘探點間距依據(jù)場地復雜程度而定,復雜場地10~30m,中等復雜場地30~50,簡單場地50~60m。

    本次鉆孔間距統(tǒng)計結果,鉆孔間距140~150m占26%,80~100m占38%,50~60m占26%,15~25m占10%。

    勘探點布置可根據(jù)物探成果不同區(qū)段分段布置,簡單場地段100~150m, 中等復雜場地50~100,復雜場地25~50m,可預留10%工作量對于地質(zhì)異常點進行加密勘探。

    參考文獻:

    [1]楊家?guī)X等.海峽海底隧道及其最小巖石覆蓋厚度問題.巖土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22(增1):2132~2137

    [2]設計單位: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證明材料

    [3]施工單位:中鐵十六局集團公司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工程項目部證明材料

    [4]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青島膠州灣隧道詳勘報告.2004.12

    [5]羅先鈺,曾洪賢.青島海底隧道F3斷裂分析評價.鐵道勘察,2006,5:61~63

    [6] JTG C20-2011,公路工程地質(zhì)勘察規(guī)范[s]

    [7] GB 50021-2001, 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s]

     
    [ 文章搜索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 国产拳头交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 a级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re5久久在热线播放|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完整版| 18禁裸乳无遮挡啪啪无码免费|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好男人社区神马在线观看www|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东北壮汉gayxxxvideo|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小泽玛利亚高清一区| 久久91精品国产91| 好紧好爽好大好深在快点视频| yy22.tv夜月直播| 女大学生的沙龙室| groupsex娇小紧的5一8|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国语|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国产在线乱码在线视频| 美女图片在线视频精品播放|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热热色原原网站| 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69| 粗壮挺进人妻水蜜桃成熟漫画| 免费被靠视频动漫|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欧美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wwwxx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