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全文 點擊次數:685 下載次數:1030
主管單位:重慶大學
主辦單位:重慶大學
主 編:黃宗明
地 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正街174號 重慶大學期刊社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編輯部
郵政編碼:400030
電 話:023-65111322
電子郵件:xuebao@cqu.edu.cn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4-4764
國內統一刊號:CN 50-1198/TU
郵發代號:78-48
單 價:¥10
定 價:¥60
關鍵詞:粵東地區;農村住宅;熱舒適;灰空間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0978102、51038005);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1BAJ08B01)
作者單位
金玲華南理工大學 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640; 華南農業大學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廣州 510642
孟慶林華南理工大學 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640
趙立華華南理工大學 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640
張宇峰華南理工大學 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640
陳霖華南農業大學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廣州 510642
摘要
對粵東地區農村住宅進行了448人次的熱舒適現場調研,實測了室內空氣溫度、相對濕度、黑球溫度和風速等熱環境參數,并記錄了熱感覺、熱可接受度、熱期望。居民服裝熱阻與ET*呈二次多項式的關系。居民的熱感覺與空氣溫度(ta)、操作溫度(top)、新有效溫度(ET*)呈較好的線性關系,由此建立了粵東地區農村居民的熱感覺模型。模型顯示,粵東地區農村居民夏季的中性溫度分別為26.4℃(ta)、26.7℃(top)、28.5℃(ET*),80%可接受溫度上限為29.0℃(ta)、29.4℃(top)、31.2℃(ET*)。此外,研究結果表明“灰空間”中的期望溫度比“絕對空間”高0.6℃,說明使用者在灰空間比在絕對空間有更低的期望基準,現代農村住宅應保留傳統建筑中設置適量灰空間的建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