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全文 點擊次數:525 下載次數:696
主管單位:重慶大學
主辦單位:重慶大學
主 編:黃宗明
地 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正街174號 重慶大學期刊社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編輯部
郵政編碼:400030
電 話:023-65111322
電子郵件:xuebao@cqu.edu.cn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4-4764
國內統一刊號:CN 50-1198/TU
郵發代號:78-48
單 價:¥10
定 價:¥60
關鍵詞:磷渣粉;比表面積;活性指數;粒徑分布;灰色關聯度分析
基金項目:湖北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4BCB035);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開放課題基金(SYSJJ2014-05);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Q20121308);2011年度湖
作者單位
彭艷周三峽大學 土木與建筑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
柯錦三峽大學 土木與建筑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
張俊三峽大學 土木與建筑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
劉冬梅三峽大學 土木與建筑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
研究了磷渣粉比表面積對其膠凝活性的影響,運用灰色關聯理論分析了其粒徑分布與活性指數的關系。結果表明:粒徑30.2 μm以上的顆粒對磷渣粉的活性起削弱作用,粒徑0.00~30.2 μm的顆粒對其活性起增強作用。其中,粒徑5.0~10.0 μm顆粒的含量是影響磷渣粉7 d活性指數A7的關鍵因子,粒徑10.0~20.0 μm顆粒的含量是影響28 d活性指數A28的關鍵因子。為提高磷渣粉的膠凝活性,其比表面積不宜低于397 m 2·kg -1,同時,應盡可能提高磷渣中粒徑為5.0~30.2 μm,尤其是粒徑5.0~20.0 μm的顆粒含量,并減少或限制粒徑大于30.2 μm的顆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