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號通知)
主辦單位
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巖土工程分會
承辦單位
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
重慶市高新工程勘察設計院
協辦單位
鄭穎人基金會
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區橋梁與隧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關于會議
自三峽水庫立項建設以來,歷時十余年,國家、地方投入巨資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社會環境效益顯著,水庫于2010年蓄水至175m水位并自此一年一度運行于145m至175m之間,水庫運行期間岸坡眾多潛在地質安全隱患日益凸顯;況且,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武隆雞尾山特大型山體崩塌、巫峽望霞危巖、神女溪岸坡失穩等重大地質災害事件相繼發生。面對新形勢,立足新起點,實現新作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防災減災,是歷史賦予我市巖土力學及巖土工程科技人員新的使命,也是學科發展的良好機遇。
根據重慶巖土工程界同仁們的建議,今年將以“重慶地區巖土及地質災害減災理論與技術”為主題,對重慶市近年來在巖土力學與工程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本次會議由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巖土工程分會主辦,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和重慶市高新工程勘察設計院承辦,會議定于2011年9月18日在重慶交通大學明德樓四樓召開,屆時將有不少巖土工程界著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將是我國巖土工程界又一次學術盛會。
大會采取特邀報告和主題報告形式,特邀報告3人,主題報告6人。
會議論文集由中文核心期刊《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增刊正式發表,希望廣大巖土與地質工程科技工作者(含研究生)積極參加會議,進行學術交流。
大會學術委員會
名譽主席:鄭穎人、鮮學福
主 席:陸新
副主席:張永興、蔣樹屏、劉東升、吳國雄、陳正漢、許江、劉元雪、王凱、周小平、薛尚鈴、趙明階、柴賀軍、鐘明全、蔣中貴
委 員(以漢語拼音排序):
杜春蘭、鄧衛東、胡岱文、何 平、何沛田、黃志鵬、江景雄、黎力、劉廷登、凌天清、劉新榮、唐芬、唐建川、王宏圖、王俊杰、吳相超、肖盛燮、徐罡、姚光華、堯紅慶、陰可、葉四橋、趙洪波、張靈犀、張照秀、鄭立群、趙鵬、張天友、張學富
大會組織委員會
名譽主席:唐伯明、王昌賢
主 席:陳洪凱
副主席:劉光華、王多垠、唐耿琛、梁波、陳希昌、熊啟東、任幼蓉、王成、曾云松、張天貴
委 員(以漢語拼音排序):
黃雪峰、黃小鵬、何曉秋、姜廣榮、孔凡林、李劍鋒、李東、廖懷軍、李明、賴勇、林潤鐘、李文生、林新、林孝松、羅渝鋒、廖云平、馬鷹、倪良位、湯啟明、唐秋元、唐樹銘、萬放、王家海、翁其能、汪時機、吳彥清、肖文福、熊渝興、易朋瑩、楊越、張貴銅
秘書長:唐紅梅教授 13628367688 hmtang6778@sina.com
秘 書:王林峰博士 13883780475 wanglinfeng715@163.com
何曉英博士 13527510205 diewucanxue@163.com
唐曉松博士 13896088755 hnm97@163.com
會議時間與地點
會議時間:2011年9月18日
地 點:重慶交通大學明德樓四樓
會議地址
重慶交通大學
詳細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66號
聯系人:大會秘書處

會議回執
欲參加本次會議的代表務請填寫回執(可復印)。
-----------------------------------------------------------------------------------------------------------
“2011重慶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會議”回執
姓 名 | 性 別 | ||
電 話 | 職 稱 | ||
郵 編 | |||
單位名稱 | |||
通訊地址 | |||
報告題目 |
通信地址:重慶交通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郵編400074
聯系電話:13883780475
電子郵箱:wanglinfeng7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