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在重慶市科協及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指導下,由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巖土工程分會、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環境巖土工程分會主辦,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重慶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庫區環境地質災害防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的“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巖土工程分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山區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學術論壇”在重慶大學隆重召開。會議主題為“山區巖土力學與工程新進展”,旨在促進重慶山區巖土力學與工程領域科研、工程界學術交流,提供新理論、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新設備的探討平臺,推動土木工程學科的創新發展。
全體參會代表合影
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嘉賓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穎人、重慶大學副校長劉漢龍教授、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仉文崗教授、巖土工程分會會長陸新教授、副會長薛尚鈴、唐耿琛、丁選明、何平、陳希昌、葉四橋等。此外,來自41家理事單位的67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原巖土工程分會名譽會長鄭穎人院士參會
論壇開幕式由唐耿琛副會長主持。重慶大學副校長劉漢龍教授代表承辦單位致辭,劉校長向來參加會議的各方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感謝,并向大家介紹了重慶大學近幾年來的發展歷程以及重大學術成就。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巖土工程分會會長陸新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他首先對重慶巖土界各同仁一直以來對巖土工程分會的支持表示感謝,對重慶大學土木學院為本次會議籌辦付出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對學會秘書處的工作表示肯定,最后他表示重慶市巖土工程界同仁應充分依托學會平臺,進一步加強互相交流學習,以2020年“第十六屆全國地基處理大會”為契機,向全國展示重慶山地城市巖土工程問題的特點、特色及重慶巖土人的風采。
劉漢龍副校長致歡迎辭
技術交流階段,陸新會長作了題為“強夯置換法+強夯法處理山區填土地基工程實例”的學術報告,他結合山區填土特點及工程實踐,提出了“強夯置換法+強夯法”的山區地基處理新理念。副會長何平作了題為“巖土工程信息化探討”的學術報告,他分析了巖土工程信息化的必要性,介紹了內容主要城市及重慶巖土工程信息化的現狀,指出巖土工程信息化的未來與發展方向,鼓勵重慶巖土工作者抓住機遇、破解難題,共創巖土美好明天。副會長丁選明作了題為“復雜條件下山區軌道交通樁-土耦合振動特性研究”的學術報告,從模型試驗、數值模擬以及現場測試,分享了復雜條件下山區軌道交通樁-土耦合振動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副會長葉四橋作了題為“崩塌落石災害防治問題與建議”的學術報告,他結合大量科研成果,從工程應用角度,提出了崩塌落石災害防治設計建議。
陸新會長作《強夯置換法+強夯法處理山區填土地基工程實例》學術報告

丁選明副會長作《復雜條件下山區軌道交通樁-土耦合振動特性研究》學術報告

葉四橋副會長作《崩塌落石災害防治問題與建議》學術報告
此外,西南大學汪時機教授、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陳小平教授級高工、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的李成芳博士、招商局重慶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院院長助理方林、林同炎國際(中國)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的王其洪教授級高工分別作了學術報告。報告會的最后,重慶大學周航副教授向大家介紹了“第十六屆全國地基處理學術會議”的籌備情況。
在報告會結束后,參會代表一同參觀了重慶大學巖土工程實驗中心,至此,本次“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巖土工程分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山區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學術論壇”圓滿結束。
參觀巖土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