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由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主辦,重慶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輸變電工程防災減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土木探秘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承辦了多場系列科普活動。
一、“鄉村振興路,科普校園行——墊江縣硯臺小學師生走進重慶科技大學”科普活動
5月25日,來自重慶墊江縣硯臺鎮的40名小學生們走進重慶科技大學的校園,通過科普講堂、結構設計競賽、實驗室沉浸式體驗等多元形式,近距離感受建筑結構抵御自然災害的科學魅力,在實踐中培育科學思維與創新意識,提前度過了一個意義非凡的兒童節。重慶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院長孫毅、黨總支副書記包翠秋、硯臺小學校長李東、墊江縣硯臺鎮太安村駐村第一書記周博等人參加了活動。
圖 1 科普活動合影
活動伊始,包翠秋在歡迎硯臺小學師生的到來中表示,此次活動是高校響應“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的具體實踐,我們依托輸變電工程防災減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平臺資源,將學科優勢轉化為科普動能,旨在為鄉村孩子打開科學之窗。李東在致辭中特別提到,這是該校學生首次走進高校實驗室,活動讓鄉村教育與高等教育產生了實質性連接,為孩子們種下了科技報國的種子。重慶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萬虹宇副教授以《探秘地震災害,守護美好家園》為主題,通過生動的動畫演示、趣味橫生的互動實驗,深入淺出地講解地震形成原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等知識,并結合結構設計競賽的要求講解了結構抗震設計的要點。
圖 2 硯臺小學的學生制作框架結構模型
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結構設計競賽。他們化身為“小小建造師”,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竹棒、透明膠布、紙帶等材料搭建出形態各異的框架結構,并依次在振動臺實驗室接受“地震”考驗。當模型在不同震級的模擬振動中搖晃甚至倒塌時,孩子們或緊張地攥緊拳頭,或興奮地交流改進方案,在實踐中直觀理解結構安全性與抗震設計的重要性。隨后的風洞實驗室體驗環節,孩子們對"狂風破壞力"有了更具象的認知;顒幼詈螅孫毅、包翠秋、李東、周博等人根據結構設計的創新性、抗震性能等維度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等多個獎項,并為孩子們頒發了獲獎證書與獎品。
圖 3 小學生感受振動臺模擬的地震對框架結構的破壞力
作為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此次科普活動充分發揮重慶科技大學的學科優勢與科研資源,將自然災害科普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為鄉村少年提供了沉浸式的科技啟蒙體驗。孫毅表示,學校后續將持續深化“鄉村振興路,科普校園行”的品牌建設,建立常態化校地合作機制,讓更多鄉村兒童有機會走進大學、走進科學;下半年還將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開展“科普下鄉”活動,把科學實驗器材、科普圖書送到鄉村學校。重慶科技大學通過整合資源、創新形式,為鄉村科普教育提供了可復制的“重科大樣本”,在城鄉教育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二、“世界腐蝕日”科普宣傳活動及主題攝影展
4月18日,“世界腐蝕日”科普宣傳活動及主題攝影展在重慶科技大學知行樓(M棟)一樓大廳舉行。該科普活動邀請到重慶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院長孫毅教授、余曉平教授、Ruby Aslam博士后、魏昊軒老師、王琪輝老師等蒞臨指導。這次活動旨在通過科普宣傳、主題攝影展、科研實驗室參觀等活動,向廣大師生科普日常生活中腐蝕現象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增強其對腐蝕防護措施的重視。
圖4 攝影展合影
本次活動亮點紛呈,其中“日常生活中的腐蝕”主題攝影展尤為引人注目,得到了全校師生的廣泛關注與積極響應,活動共計展出60余幅優秀攝影作品。在活動現場,參會者們駐足參觀,互相交流,紛紛表示通過這些攝影作品對腐蝕問題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此外,本次活動學術氛圍濃厚,30余名學生代表在實驗室負責人帶領下,走進腐蝕與防護實驗室,實地了解腐蝕科研前沿動態與實際應用。實驗室負責人詳細介紹了腐蝕研究的實驗設備的功能與原理,展示了團隊在腐蝕與防護技術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解決腐蝕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5 科研實驗室參觀
本次科普宣傳活動成功舉辦,不僅提升了師生對腐蝕問題的科學認知,也為推動腐蝕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傳播做出了積極貢獻。未來,學會和重科大將繼續開展科普活動,引導師生關注科學問題,培養科學素養,為實現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長遠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