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CPR法規在原來限制建筑產品制造商的基礎上,對貿易商、進口商和分銷商等與產品流通相關的環節都做了全新的要求,適用于歐洲市場銷售流通的包括建筑衛生陶瓷在內所有建筑產品,如屋頂材料、瀝青混合料、石膏料、混凝料、水泥、管道、鋪地材料、下水道設備、門窗、玻璃、結構金屬產品、緊固件、保溫材料、防水材料和結構木料等。今后,在歐洲市場流通的符合協調標準規定的建筑產品都須加貼CE標志。
目前,中國建材企業是歐盟主要建筑產品供應商之一。每年出口金額累計50億美元,增長率達30%。2012年的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出口歐盟的建材僅板材一個大項就達8億多美元,玻璃門窗、建筑五金、腳手架、板材、功能材料累計出口98億美元。而CE標志作為歐盟對產品安全性的強制要求,已成為我國建筑產品通往歐洲的通行證,沒有CE標準的中國建材將失去歐盟客戶。據了解,目前歐盟針對建筑產品的協調標準共約608個,很多中國企業由于對CE認證標準不熟悉,造成了盲目生產但無法出口的局面。
Intertek中國區建筑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黃強說,在很多歐洲國家和地區,對于建筑產品的要求已由傳統的滿足生活需求逐步轉向健康、環保為基礎的享受型觀念,中國的建筑產品在保持自身成本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同時,更應關注產品的安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性。CPR法規的實施將對我國建材行業的制造商、加工商和銷售貿易商等相關企業在拓展歐洲市場的道路上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